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四百九十九章 三五年的成效(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九十九章 三五年的成效(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朕看了铁匠坊的铁料铸造众多,却不是铸造刀兵,弹簧是个什么东西?”

  弹簧当然是用来生产的,工业基础单薄的大唐,皇帝的认知自然也是有限的。

  弹簧是工业发展中所不能缺少的一件事物。

  弹性的金属应用古来有之,只不过像弹簧这么特例的事物还是第一次出现在骊山。

  张阳皱眉不展,“陛下,我这人不喜打打杀杀。”

  “如此多的上好铁料岂不可惜。”

  “陛下眼里只有刀兵,在下也能理解,毕竟陛下没有见识。”

  李世民的绷着一张脸,从这小子嘴里就听不见好话,拿着他自以为是的学识,给朕举一反三,他好似很痛快。

  李孝恭打圆场道:“陛下,骊山所铸造的一切不用在刀兵之上,而是都用在生产上,用张阳这小子的话来说,技术提高生产力才是骊山一直以来追求的真谛。”

  “生产力?”

  张阳笑道:“很生僻的词对吧?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劳作,所谓生产力便是生产能力,刀耕火种也是一种生产力,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技术改变生产方式,从而找到更高效的生产方式。”

  李世民倒也不嫌脏,也在田埂边坐下,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看丰收的景象。

  张阳小声道:“陛下听明白了吗?”

  “朕以为……以你的才能三五年就能看到成效。”

  “哈!”张阳干笑一声,“三五年?陛下是在说笑吗?”

  “你……”

  眼看父皇又要发作,一发作俩人又要吵架,李泰着急解释,“父皇,姐夫的意思是说事有轻重缓急,生产力一事需要徐徐图之,不能一蹴而就。”

  李世民呼吸沉重,“你在骊山花用如此多的银钱,朕连个太液池都不敢有太大的妄想。”

  “陛下,是在说我败家吗?”

  “你在尚书省一天,花用一万贯。”

  父皇与姐夫不吵架就好,李泰长出一口气,自登基以来父皇广开言路,面对臣子的斥责一直都在忍耐。

  父皇又能忍耐姐夫到几时?

  “陛下修建太液池,需要钱。”张阳发愁道:“发放俸禄也是为了稳住朝堂,二来臣也没多少银钱了。”

  注意到李世民幽幽的目光。

  张阳又道:“没钱,真的没钱,我连皮带肉一百多斤都在这里了,陛下还想怎么样?”

  又觉得把张阳逼得太紧也不好。

  李世民沉声道:“造纸坊可以扩建了。”

  李泰回道:“父皇,已经在安排了,而且弹簧在许多地方都能用上,能够省下不少事,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物件,其中有大智慧。”

  张阳也没了心思收麦子,招呼李泰准备酿制麦酒便回了家中。

  公主和皇子们正在午睡,见夫君回来神情不是太好,李玥摇着手中的扇子,“又遇到烦心事了?”

  张阳磨墨,铺开一张纸,“你父皇嫌我们骊山的生产规模不够大。”

  “父皇为了社稷难免心急。”

  发展技术需要持续地投入,而且还要行之有效。

  铁匠坊铸铁工艺是基础中的基础,是一切铸造的根基。

  钢的锻打还在用以前的笨方法,新的铁匠作坊,还要扩建。

  张阳写下一封书信交给门外的王婶,“麻烦王婶婶,将这封交给外交院的许敬宗。”

  “喏。”

  此刻的长安城,天气闷热让人喘不过气,赵国公府内。

  长孙无忌喝着葡萄酿,与几个士族子弟谈着话。

  陛下与清河崔氏过不去,可清河一地的士族同样也是硬骨头,愣是继续奉行这种嫁娶制度,告诉世人五姓联姻依旧,将天可汗的话当作了耳旁风。

  清河崔氏扎根河北十二州,坐拥士族门客数万人,与范阳,太原并立中原。

  “张阳此子至今也不为红楼一书告罪,族中长辈对此很是愤慨。”

  长孙无忌颔首道:“他不过是个张狂小辈,老夫还未将他放在眼里,何足道哉。”

  “可此子的老师乃是当年天可汗座下谋士张公瑾。”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