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各户都在忙碌,反倒是以李卫国为首的,这些种植水稻的,暂时清闲下来。
原因很简单,水稻收获得晚,还得半拉月才能割稻子呢。
不过他们也没闲着,都去别人家帮忙,在农村,这个叫“换工”,就是你帮我,我帮你。
等割水稻的时候,正好找大伙帮忙。
李卫国家的这两台小四轮也立功了,只要回到村里,就立刻上战场,不是去拉庄稼,就是在场院里帮忙打场。
今年的秋收,也比往年迅速,以前大伙沥沥拉拉地磨洋工,都落雪了,地里的包米还没扒完呢。
今年都玩了命,起五更爬半夜的,前前后后没用上半拉月,地里就剩下包米杆子戳在那站岗了。
连老村长都不得不感叹:“这积极性,比组织大会战都高。”
那当然了,都是自个家的粮食,大伙宁可不睡觉,也要早点收回来,才能安心。
不光是村民在忙碌,县里和镇里,也派下来工作组进行督导。
大馒头屯是示范点,很受关注,这关系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能够顺利推行。
这一天,连刘县长都坐着小吉普,领着人来了。
小吉普直接就停在生产队前面的大场院,这里最热闹。
王队长也正扬场呢,一身的灰土,连忙招呼正开着小四轮转圈的李卫国,一起迎了上来。
还有老村长,也指挥家人们打场呢,闻讯就拄着拐杖,一脸兴奋地走过来。
大伙打了声招呼,刘县长也迈步走进场院,边走边聊:“听工作组的同志说,今年的产量,普遍能提高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我们就都坐不住了,同志们,这个数据准不准啊,可千万不能打埋伏!”
王队长摘下头上的帽子,在手上扑打了两下:“请领导放心,这里面可一点没有水分。”
旁边的孙大胡子接过话茬:“有水分,肯定有水分,粮食里面怎么能没水分呢!”
大伙先是一愣,然后一起哈哈大笑。
到粮库卖粮,都要去水儿去杂的,不过这两个水分的含义不同。
在场院里转了一圈,刘县长也很是兴奋:“看来这大包干有搞头,大伙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产量当然会提升。”
“县长,您这话一点不假,俺们伺候庄稼,都快赶上伺候媳妇坐月子啦。”
说话的是赵广定,他就在这附近的麦茬地放鹿,掉落的麦粒儿,长出一撮撮的麦苗,是梅花鹿的最爱。
大伙又是一阵哄笑,老村长也指着赵广定说:“这是俺外甥,以前是个懒汉,现在也勤快了,去年刚娶的媳妇,也怀上了,再过几个月就该生了。”
刘县长一听,也笑吟吟地拍拍赵广定的肩膀:“好啊,只要肯吃苦,再加上好政策,大伙都能勤劳致富。”
说完他还吩咐身后跟着的记者,好好搜集一下,要把赵广定的事情,当成一个典型,把老赵给乐的:“县长,有没有大奖状?”
“有,一切都会有的!”刘县长也开怀大笑。
老村长接过话茬:“要说典型,还得说李卫国的家里,这才是勤劳致富的典型。”
于是老村长掰着手指头讲起来:李金梅办养殖场,养鸡鸭鹅;老二李卫军养奶牛;老三李卫国养鱼种水稻,一桩桩一件件,都如数家珍一般。
刘县长等人认真地倾听着,心里也都震惊不已,一位随行的干部忍不住问了一声:“这些收入加起来,一年能有多少?”
这个问题,老村长就不知道了,而且比较敏感,他也不好瞎编排,只能望向李卫国。
李卫国倒是坦然:“我家大姐养鸡,一只鸡,一年能产蛋二百五十枚左右,鸡蛋是八分钱,一只鸡的毛利润将近二十元,去掉一半的成本,净利润大概在十元钱,一共二百只母鸡,年收入基本是两千元。”
“哇,比我一年的工资还高出不少呢!”刘县长也不由惊叹,他每月的工资,也才不到一百块。
李卫国继续侃侃而谈:“还有一部分鸭子和大鹅,加起来收入也能有一千元。”
“另外,我二哥跟人合伙养殖奶牛,收入基本上也差不多。”
“厉害啊!”刘县长也不由得称赞道,“我去南方考察,有些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比咱们这边发展早,农民发家致富,已经开始评选万元户。”
“我当时还想,一年收入一万块,是不是太难了,现在看看,还真有可能!”
万元户这个概念,在八十年代初期提出来,那绝对是红遍全国。
当时谁要是万元户,那简直比后来的千万富翁还厉害。
在人均年收入三五百块的年代,万元户带给人们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赵广定嘴快:“万元户啊,那国子家现在肯定够了,他家收入的大头儿,还是国子的水库,去年光是冻鱼就卖了两万斤呢!”
这下子,把一众领导都说得默不作声。
老村长不由瞪了赵广定一眼,他当然知道一个道理:出头的椽子先烂。
尤其是在刚刚经历过前几年的混乱,万一风气要是刮回去,那李卫国一家可就有麻烦了。
果然,陪同刘县长的干部之中,有人开口说道:“这么干,是不是有些脱离群众?”
说话的是副县长赵仁,这段时间,赵仁比较闹心,主要是因为赵信的事情。
虽然还没有最后判决,但是三五年肯定少不了的,所以对于李卫国,赵仁心里充满恶意。
李卫国倒是坦然,他知道这个时代的脉络,倒春寒什么的肯定有,但是像他家这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那就一点问题没有。
所以他也不着急,只是乐呵呵地望着刘县长。
刘县长轻咳一声:“上面的文件里边都说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才能给大伙树立榜样和奋斗的目标。”
但是赵仁不甘心,继续说道:“学习文件的时候,还有一句话,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起来的群众,不知道李卫国同志是怎么带动大伙的,还是自个家闷声发财?”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