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一百七十二章 日无暇晷(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七十二章 日无暇晷(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许是受那名著影响,武松在冯过的印象中乃是个顶天立地的真汉子,被逼着落草为寇并为老奸巨猾的宋某人利用,实在是英雄末路。都说良禽择木而栖,跟对了人很重要,别被坑了才好。但眼瞅着这位武二郎如此个暴脾气,想要平平淡淡的过,怕是很难。

  嗯,会试后赶赴东京殿试,或许可以绕道梁山去探视一番。

  万仞凌霄翠色连,梁山石上水涓涓。峭壁阴森垂马鬣,危峰罅漏滴龙涎。

  不知宋黑脸上山了否?应该没有……吧?朝廷邸报未言及此事,但也不见得真没有,隐上瞒下,基操罢了。

  “去时三十六,来时十八双。若是少一人,誓死不还乡。”

  是的,所谓的“宋江起义”在宋朝三百多年历史中只是一次规模较小的农民起义。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泊,招募义军,聚众起义。旋率众攻打河朔等地,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但之后一直打游击战,一路逃避,自青州率众南下沂州,与官军周旋年余。宣和三年二月,攻取淮阳军,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什么宋江征方腊,完全不存在的。事实上,人家方腊可比宋江混的风光多了,实力也远非梁山草寇可比。

  不过,这个时空可是走向不同,方腊已殒,宋江可指不定还在哪犄角旮旯里呆着呢。

  罢了,到时去看看呗。

  瞧瞧,冯小七可真是自负,会试都还没开始呢就想着殿试,真以为江西解元就必过会试?唐寅的“光辉事迹”了解一下。

  会试,才是士子穷极一生都想过而难过的最后一关,至于殿试则是不淘汰只评名次的。

  乡试时,参加考试的人数受到录取名额的限制,其比例大致上是三十比一。本朝初,大多数省份的乡试录取名额是三十到五十人左右。时下东南二京增至百人乃至一百三十余人,其余各省则自四十到一百一十名不等,全国乡试录取名额达一千至一千一百余人。

  中了举人也就取得了作官的资格,所以三十比一的录取比列,使得中举对大部分读书人来说,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正如冯过所“写”的《儒林外史》中所说,五十多岁的“范进中举”后,欢喜的发了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便是真实写照。

  至于会试,貌似录取率更高些。乡试录取额为一千一百名至一千二百名,加上历届下榜及因故未能参加会试的举人,应试者约为一千五百名至二千名,会试录取定额三百人,录取率约为六比一。

  但要晓得,这近两千名举人可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的尖子生,个个都非善茬,除了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谁敢断言自己能被取中?

  与乡试相比,会试仍是一般的程序,考试内容也都大同小异。科举取士,乃是这个时代最为行之有效的选官方法。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