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一百九十九章 十年窗下(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九十九章 十年窗下(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会试中的报录,是指在填榜之后,有司任派专职人员将及第消息报给中式者,相较于中式后的热闹场景,这一环节极容易被人忽视。

  若按科举程式,报录者是由相关部门指派人员担任此职,但其实报录者是几乎没有有司任派的,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买通书办的普通人,俗称之为“报子”。

  会试放榜规矩是拆一名,唱一名,填一名。就有那班会想钱的人,从门缝儿里传出信来,外头报喜的接着分头去报。那贡院门外早屯着无数的报喜的报子,这班人都是老早花了重价买转里面的书办,到填榜时候,拆出一名来,就透出一个信去。外面的则是一个个擦拳抹掌的都在那里盼里头的信,早听得他们买下的那班线索隔着门在里面打了个暗号。

  这些报子实非朝廷的官吏,也不是科举中正式指派的报录人员。因为这些报子只可以等在科场外面,隔着门打探贡院里面填榜的消息,他们本来没有资格和条件得知科场里面的事情,但是为了通过报录取得一些赏钱,就事先用重金买通贡院里面的书办或其他可以传递消息之人,凭此获得科举中式的信息,可见这些报子多是会钻营的、“会想钱的”普通人。

  科举报录者人数众多,他们都以最早取得并传达中式消息为能事。报喜不只一次,有头报、二报,甚至三报。而中式之人沉浸于喜悦之中,对于多次报喜更能确定中式消息的可靠,因此,无论报喜之人是第几报,都可以受到礼待。当然,头报总更“值钱”些。

  报录人争得此职的原因不过是希望获得一些赏钱,能够得到更多赏钱的诀窍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努力争得头报,二是他们报喜时尽力说些吉利话。

  街上奔走的走报的,为了抢个头报,赚一块大大赏钱,可是用上百米冲刺的速度一路上往来飞跑。此外,报喜时所说的吉利话也可以让他们得到比较丰厚的赏银。

  为了多得些赏银,抢得头报或说些吉利话还可以理解,更有的报子不但等不及老爷给赏就自己讨要,甚至还嫌赏钱太少、不依不饶。

  譬如乡试时就有报喜人嚷街坊,打门扇,要三百两,闹成一片。报喜的人居然自己定下赏银,如若不然,吵嚷是小,甚至还会“打门扇”,动起手来。从这些报子的恶劣行为中可以发现几个问题:其一,吵嚷或动手的情况多发生在乡试报录中,至于会试还没有看见,这正说明举子在取中乡、会试后的身份和地位还是相差得极为悬殊,这才使得报子敢在举人的面前如此放肆。其二,取中乡试之前是秀才,经济条件一般比较差,取中会试之前是举人,个人的情况要稍好一些。其三,这些报子不仅仅是会钻营、会想钱的人,其中更多的是无赖之徒,买通书办在先,吵闹讨赏于后,他们的手段是十分恶劣的。

  有学者在《资治新书二集》中云:“江南报子,多系积棍蠹役,串倩营兵。飞骑快船,持械雄行,无异大盗。放榜之后,纸条入手,打入中式之家,不论贫富,勒索之数累百盈千;稍不遂意,碎门毁户,家资什物,立成齑粉。领数十人蚕食其家,不饱其欲不去。寒酸之士,势必称贷以应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