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一百九十九章 十年窗下(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九十九章 十年窗下(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啧啧,如此行径,果真是“无异大盗”也。

  不过,会试的报子会“斯文”些,不敢太过胡来。毕竟,举人老爷们即便没中进士也是有了当官的资格,报子始终只是平民百姓,刁难官员?借他们十个胆也不敢。

  况且,新晋进士们也不会“刁难”这些报子。人逢喜事精神爽嘛,就算有那穷的叮当响的举人,也有本乡会馆帮忙打点一切呢,还会少了那几个赏钱不成?

  徐元杰和刘几家境贫寒,却有冯过这个土豪好友在呢。沈致信早早的便备下几箩筐铜钱,给几个报子各塞了两锭银子后正大把大把的撒着呢,叮叮当当的响声清脆。又有人搬出鞭炮噼里啪啦燃放起来,真真是喜庆热闹。

  隔壁不远处的江西会馆得知消息,赶忙派人过来道贺,并奉上贺仪,帮着应付报子。

  许是酒将醒未醒,陈亮有些提不起精神。依着他的人脉,即便不住在浙江会馆,也大可去友人家暂住,只不过这些日子与冯过见面的时间多了,便“死气白咧”的在这住了下来。

  他是个妥妥的好战分子,甚至是激进派。

  在《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中,他对奉命前往上京代表大定为北燕皇帝祝寿的友人说道:“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陈亮认为,沦陷的北方,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发源地,那里应该会有几个不甘心向北燕人屈服的遗民吧?也许有人问,这些土地已经被外族占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重彰先辈英灵。但陈亮坚信,侵略者的运数总是长久不了的,自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他以连珠式的短促排句领头的、最激烈的文字将矛头直指朝中“主和派”,直抒胸臆,气势磅礴。

  作为主战派的陈亮,他满脑子都是北伐的思想,这就深刻影响到了他的文学创作,即使是他写的那些看似婉约派的词,也同样表达轰烈的爱国情怀,比如他的《水龙吟·春恨》,就是借春日登楼有感,抒发思念中原失地的怀远之情。

  这首词表面写深闺春怨,实质抒家国之痛。人云:“此词‘念远’二字是主,故园中一片春光,触我愁肠,都成眼泪。”他在《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里传达的铮铮铁骨,浩浩英气,在这里化作一腔柔情来诉说,显得含蓄深沉,别有韵致。

  他更直言:“自少有驱驰四方之志,常欲求天下豪杰之士,而与之论今日之大计……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

  在大定主和思想占据主流、主和派位列中枢的大环境下,激进主战的陈亮自是不为绝大多数人待见的。对此,他早有预料,方四处游历,凭借人格魅力“出售”自我思想且收拢了一批迷弟。但也只能是仅此而已。即便他转换思维模式想借科举晋身,也不可能大干一场,好友辛弃疾便是前车之鉴。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