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路向北(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路向北(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关于北伐征燕,崇宁帝虽然妄图完成太祖太宗未竞的事业,但是作为一个帝王,开疆扩土也无可厚非,何况燕云地区事关中原安危,任何一个帝王只要有机会都不会放过。而蔡系、王黼等为了沽名钓誉,虽然为支持北伐而做足了准备,但是在具体的决策和操作过程中,还是童贯为主。

  对于童贯来说,执掌军权二十多年,深深的懂得这么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的开边邀功,才能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为了个人的利益,把帝国的命运绑上自己的战车,伐燕说到底乃是一种军事投机主义的生动体现。

  崇宁六年四月,定帝常佶命童贯以河北河东宣抚使勒兵十万巡边。同时任命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为都统制(都统制是大定为了统一指挥出征的各路大军而设置的带有临时性质的武官职务,征战结束即撤销,相当于某时空的战役总指挥一职)武泰军承宣使王禀、华州观察使杨可世为之副。五月,定帝又任命蔡攸为副使,与童贯共领大军,实际上是充当监军的角色。

  这位蔡副使需介绍一下子,其人字居安,乃是当朝首辅、太师蔡京长子。

  英宗政和年间,蔡攸在京裁造院作监守,不过二十二、三岁,已颇知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的前程架桥铺路。当时蔡攸每次上裁造院时都能赶上朝臣退朝,他就算计好时辰出来,以便正好能和下朝的端王常佶相遇。于是,端王每次下朝都能看见一个比自己略长几岁的眉目清秀的少年下马拱手立在一边,谦恭有礼,观之可亲。端王就问左右仆隶,少年是哪家的公子,左右说:“是蔡承旨的儿子。”端王便在心中暗记其人。

  常佶即位后就赐鸿胪丞蔡攸为进士出身,拜为秘书郎、以直秘阁、集贤殿修撰,编修《国朝会要》,在两年内又升至枢密直学士。蔡京入阁后,再加蔡攸为龙图阁学土兼侍读,详定《大城图志》,修《大典》,提举上清宝箓官、秘书省两街道录院、礼制局。

  蔡攸最初与父亲蔡京关系十分融洽。他知道蔡京好比蔡家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荫庇着蔡家几百口人。崇宁帝一度欲罢蔡京辅臣,先罢去蔡京的党羽刘昺、刘焕等人,指令御史中丞王安中弹劾蔡京。蔡攸听说此事,立刻跑到皇帝那里百般恳求,皇帝才改变初衷。

  后来蔡攸与蔡京权势互相倾轧,加之一些人从中挑拨,于是父子失和,反目为仇。皇帝又另赐蔡攸府第,父子各立门户。有一次蔡攸到蔡京的府第,正赶上蔡京与客人谈话,蔡京让客人稍候,只见蔡攸一进来就急着上前抓住父亲的手做诊脉之状,说:“大人脉势舒缓,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蔡京说:“没有不舒服的地方。”于是蔡攸又说:“宫中还有要事,我先回去了。”说罢转身就走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把客人弄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蔡京:“公子为什么不多停一刻呢?”蔡京无可奈何地说:“你一定不明个中缘由,这个逆子是想因为我有病而罢了老夫啊!”过了几天,皇帝果然下诏命蔡京致仕。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