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三百二十九章 秉笏披袍(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二十九章 秉笏披袍(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本朝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首先是石敬瑭献上幽云十六州使得河北驻防变得更为困难,而西北地区沙漠化趋势加深又导致了西北防线难以构筑,这种特殊的形势导致了堡寨的出现。

  比如陕西东起麟、府,西尽秦、陇,地长二千余里,不仅防线绵长,而且地势复杂,自然面临着兵力的分散与防御上的困难。欧阳修认为正是因此,“吾兵虽众,不得不分;所分既多,不得不寡;而贼之出也,常举其国众,合聚为一而来。是吾兵虽多,分而为寡;彼众虽寡,聚之为多。以彼之多击吾之寡,不得不败也。”

  西北驻军的另一个困难,则在于粮食的补给。太行山脉水系并不发达,越接近定宁交界的地区越是如此,这意味着进行补给之时转运费用会大大提高,有时运费比起补给物资本身而言更高。其实,历代王朝都为往北部前线运输粮草辎重而烦恼,故而在秦代以后,为了减轻前线的供给压力,军队常常在常驻地进行屯田。

  屯田之时,士兵需要对农田进行耕作,除了一部分上交外,往往还有不小的一部分可以当作自己的收入。但进行屯田亦需要面临另一个问题,即屯田之处往往在敌我交界前沿,非常容易遭受敌人破坏,因此除非是大军驻扎之处,那种规模较小的军屯也容易受到威胁。而这一点,又与大定西北地区那种兵力分散的军事部署格局有了一些冲突。在定宁战争爆发以后,兵力分散、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集中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直到范仲淹进驻西北以后,开始将防御性工事与军事屯田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新功能的军事设施——堡寨。

  由于堡寨可以有效保护屯田,所以朝廷便通过给予土地以及保护,在当地招募土兵、乡兵。西北的堡寨通过提供保护以及土地来换取乡兵、土兵的劳动以及战斗。当西宁军逼近时,诸堡屯的乡兵便会齐赴城寨配合正规军防守。至禁军出战,乡兵们便留守城寨之中,而正规军则可以安心奔赴前线。

  从实际来看,单独的堡寨根本不足以与北部的长城防御体系相提并论,但堡寨首先是屯田体系的一部分,又通过提供土地与保护来动员当地的劳动力,这无疑大大减轻了大定在陕西的后勤压力。与此同时,通过堡寨所构建的弹性防御体系相当适应陕西的地形,能够以较少的兵力遏制甚至击败敌人。在熙宁以后,沿边堡寨的数量增多,河东、河北等地皆设军建堡以御敌寇。

  在冯过看来,威胜军军堡比及铜鞮县城更为高大牢固,看着就易守难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