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三十三章 文人至尊(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十三章 文人至尊(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在韩愈之前,昌国严郢议谥时曾说:“国家故事,宰臣之谥皆有二字,以彰善德焉。”从萧昌到定初,正是谥法变革期,围绕一字谥与二字谥争论不休,当时二字谥号仅占不到三成,因此一字谥易得二字谥难得,所以严郢才会说二字谥尊贵,需要一定的政治地位才能获得,即“双字为美,单字次之”。

  定理宗之后,谥法改革,一字谥与二字谥争论结束,之后除了极少数人是单字谥,其他的无论官职大小都是二字谥,这时反而就凸显出一字谥的珍贵了。更为重要的是,从王安石的谥号由来可知,“文”之谥号已是最为尊贵。

  有人认为王安石的文之谥号属于“隐其恶也,似褒实贬”,但实际并非如此,原因很简单,英宗准备启用新党推行新法,给已故新党领袖王安石以崇高名位,既能表明态度,也能得到新党支持,因此英宗给王安石的谥号必然是最高褒奖。

  其实,英宗给王安石“文”之谥号,原因就在司马光说的“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上,因为司马光是保守派代表,全面推翻了王安石变法措施,让一心想要变法的英宗恨之入骨,所以给王安石这个谥号,是让王安石压住司马光一头。

  而配享太庙更是臣子无上荣光。简单的说,配享太庙是对大臣能力的一种肯定,在君主王权时期来说荣誉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大臣配享太庙是一种对他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肯定,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的。

  一言以蔽之,通过王安石谥号波折一事可见,政治生态决定臣子尊卑。

  死后追赠太傅,谥号“文”,配享太庙,按说这已是无上尊荣了,王安石还能被追封,这是要上天……做神仙?

  徐元杰几个表示不解,兴趣浓浓,冯过却是知晓那个时空这段历史的,姑且听之而已。

  其实也很好理解费懋贤等人的心理,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本省之光”嘛,作为江西人,与有荣焉,这是地缘认同、地方自豪感。

  因为朝中有人,费懋贤的消息来源自是准确的,他倒不磨叽,道:“十日前,当今圣上诏令,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

  听者不由吸了口冷气,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忒大啊。

  这就……封王了?

  异性王一般只封予武将,文臣被追封实属罕见,足见王临川在当今皇上心中的位置之重。

  而配享孔庙更是文人至高荣誉,自昌以来唯王荆公一人也。

  由于孔子巨大的历史影响力,文庙作为奉祀孔子和传播儒学思想的场所,从汉开始,就随着孔子的思想四处传播而在各地逐渐出现。昌楚时期,要求各州、县均设立州学、县学,建孔庙。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