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汉臣> 第三八一章 潮涨潮退,封无可封(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八一章 潮涨潮退,封无可封(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先生有命,学生不辞。”

  “那好,蜀中百姓就拜托给曼基了,切记立良策以至民生富庶,为师余愿足矣。”张安拍了拍温恢肩膀,返回堂中授学。

  翌日,未央宫前石场。

  刘虞新逝,太尉之位空悬,张安一人站在群臣之首,后随一干老臣。

  “大将军。”裴茂上前一步,站在张安身侧。

  “先生有事?”张安向裴茂施礼。

  “今伯安新逝,朝廷官职应有大变动,茂已老迈,此次便请辞朝了。”裴茂的年龄比刘虞更大,在朝也是沐闲,故而想让出三公之位。

  张安微微点头,向后环视了一眼九卿重臣,心叹:今日辞官的怕不止裴茂一人。

  一刻后,左毅通传群臣上朝,张安走在两列队伍的中央,腰挎中兴剑,缓步入殿。

  “臣等拜见陛下。”

  “众卿请起!”三十二年的雍帝已经达到了治政的巅峰时期,仅存政绩而论,雍帝当的起中兴帝王之号,勤勉节俭,知人善用,谋新向改以及军政通达都是打在刘协身上的优异标签。

  众臣落座,裴茂先行开口请辞,后随孔融、赵温一众,三公九卿中端坐于席的只剩马腾、贾诩、杨彪、刘璋四人。

  马腾是景桓党的核心干臣,身后势力不允许他退步,而贾诩是多次请辞,但雍帝不允,至于杨彪,他还想做三公呢,最后是刘璋他没有选择的权利,雍帝让他退他才能退。

  “卿等何故辞朝,弃朕而去啊!”刘协说的只是场面话,其实他或明或暗都已经提醒过这些人该退位了。

  “臣等老迈,无力经营朝政,只恐误国误民,望陛下恩准。”裴茂代表群臣开口,一众老尚书郎、老待中、老大夫也坐不住了,同表请辞。

  “唉,也罢,众卿若想留在长安,朕赐田赐府,绝不吝啬。若尔等想归乡,朕资车马,助老臣们在乡重铸府门。”雍帝看了一眼杨彪,杨彪稳坐低头。雍帝心中暗骂了一声,继道:“老臣子们离去,各家位置空余,朕还需一一安排,不知哪位爱卿自荐太尉啊?”

  自荐太尉,在坐众臣嘴角一抽,谁若敢开口,那就是活够了。

  雍帝等了片刻,再道:“既无人言,那朕自拔,尚书令荀彧何在?”

  “老臣在。”满头花白的荀彧起身走至殿中。

  “荀彧多年为朝,功勋卓着,太尉之职非你莫属!”雍帝其实很想留荀彧再管两年内朝,但荀彧已然积劳成疾,需休整几载。

  “老臣领旨谢恩。”荀太尉一脸平静的应答,三公第一人也算极高的荣誉,是对荀彧半生操劳的肯定。

  荀彧退,雍帝再道:“太尉已定,司徒之位也不可空悬,司隶校尉崔琰立法有度,治政有方,可任此职,众卿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

  雍帝此话一出,让众高官胆寒,以前的三公之位都是各家派系平衡分摊,现在变成了景桓三巨头,那以后这朝政谁还敢发声。

  “左毅!”雍帝将手中一卷递给左常侍。

  左毅展卷即读:“朕自承袭皇位以来,日夜不敢懈怠,为政……,现诸老臣请辞,遂朕另拔人才匡朝,擢钟繇为太仆,苏则为太常,张既为大司农,许靖为卫尉,司马朗为廷尉,李儒为少府。

  另,拔法正为司隶校尉,杨修为凉州刺史,田畴为雍州刺史,温恢为益州刺史,陈矫为并州刺史,贾逵为冀州刺史,赵俨为荆州刺史。

  擢张合为前将军,仪同三府,赵云为镇北将军,假节钺……”

  “陛下圣明。”左毅宣罢,众臣齐赞,景桓党人人得了高官,但手中实权紧缩,雍帝玩了一套明升暗降的把戏,把外朝都给了党人。

  “嗯,此间所列皆是大汉的扛鼎之臣,至于尚书之位亦有变动,朕欲拔西海太守朱皓为尚书令,另提高柔、杜袭、裴潜、王粲、桓阶、和洽为六曹尚书,尔等可有异议?”雍帝启用了朱儁之子以及荆州、颖川降臣填充内朝,直属权力不允许党人介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