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青苗> 第四十四章 五路救灵州(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十四章 五路救灵州(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灵州城是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太宗皇帝正在垂拱殿上和各位官员商议。这个问题让太宗皇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要救,夏州城已经毁了,西北地区没有兵力可以辐射;不救,那就是把西北让给了党项,丢河西走廊是迟早的事。当初夏州城也是太宗皇帝自己坚持要毁的,现在又要面临丢失大片国土,还要面临切断宋朝中央政府和外界的联系。这哪里还有颜面向子孙后代交代?这种事不可能再独断专行了,只能开会,得找人背这历史的黑锅。

  太宗皇帝先给个讨论的基点:“灵州城还是很坚固的,李继迁就是一土匪,抢一抢、闹一闹见好就收了。但这次抢了四十万石粮食,恐怕闹的时间会长一点,不会马上退兵。”

  这话真是自相矛盾的把正反两方面都说到了,还把自己的倾向性意见都表达了。可以理解成,坚固的灵州就是被土匪围了,土匪迟早跑了了事,不用救。当然,本质是夏州城被毁了,没法在西北屯兵,现在很难救。但也说了,李继迁粮草充足,不会马上撤兵,灵州城内也没粮食,围久了也就被攻陷了。大家就在这个论调上讨论问题。

  这事寇准就只有听的份,因为他的意见非常明确——战略内缩换不来和平。这本就和太宗皇帝的意见相左,寇公脾气又直,说话又不懂得讲方式方法,太宗皇帝就不想让他发表意见。寇准这辈子就注定是大宋朝的悲剧存在,他之所以能成为宰职不过是太宗皇帝想扮演唐太宗,拿他客串魏征罢了。但寇准并不知道自己不过是朝堂上的角色,他只会本色出演,不会去顾及“主角”的感受,这让只想扮演唐太宗的太宗皇帝十分不适应。寇准一发言太宗皇帝就打断他,再一发言太宗皇帝就问其他人问题,反正寇准只能听着,但谁都知道寇准的态度。参知政事张洎的脑子就很活,是眼睛滴溜溜直转的货色,嘴唇一动就顺着太宗皇帝的话说。这些人吕端都看在眼里,张洎一发言宰相吕端就彻底打断他,吕端不愧是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的一代名相。

  吕端说道:“灵州是支撑不下去的,军需严重匮乏。”这话一出太宗皇帝的脸就白了。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只要单独拿出来都是毋庸置疑的。

  吕端接着说:“现在要么向灵州补充粮草、物资,要么出兵军事打击。”

  方案虽然好,但操作起来是很不容易的。转运粮草,那是中书的事,各转运使的事,军事打击那是枢密院的事。转运粮草哪有那么容易?通往灵州的各要道都被李继迁占领了,即使送到了也是一粒粮食一滴血的代价。出兵往哪儿打?李继迁在西北神出鬼没居无定所。这些太宗皇帝也是知道的。

  太宗皇帝就问:“派谁去?怎么布兵?物资怎么转运?”

  上级否定下级方案的最佳办法就是提问细节,否定战略最完美的方法就是细究战术。这些原本就是看似有关联,实为两个范畴的事,一定会被问的措手不及。吕端当然回答不上来,但太宗找人背锅的如意算盘也落空了。吕端和寇准在会场上的默契配合,使得趋炎附势的小人也被遏制住了。

  吕端、寇准这样的国家重臣都表明了立场,太宗皇帝也要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如果不救灵州之围,国家分裂的锅就得太宗皇帝自己背着。而张洎因为没有能够迎合太宗皇帝感到十分遗憾,吕端、寇准不许他在会上发言,他就给太宗皇帝写奏章。张洎洋洋洒洒的奏章,表明了要支持太宗皇帝的意见,这一仗不能打,难度太大,灵州之围救不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