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青苗> 第六十八章 王安石言事(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十八章 王安石言事(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王安石的《言事书》详细的论述了帝国财力日以困窘,风俗日以衰坏,患在法度缺失。缺乏培养专业性人才,没有科学选拔人才的机制,没有合理任用人才的制度,没有依法管理人才的体系。另外,政府在理财方面也极为不专业。有人称此文为秦汉以后的第一雄文,文中并没有具体的写出改革措施,但却把帝国的弊病看得一清二楚。

  王安石小心的论述了,朝廷立法齐备,哪方面都不缺,为什么还是要说法度缺失呢?那是因为政令虽齐备,但大多都不符合先王之法。王安石把符合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的法令称为先王之法,因此他强调学习先王之法就是学习他们活的灵魂。由于现有的这些法令都偏离了事物本质规律,必然造成“有法不依”的局面,进而显得法度缺失。

  王安石还深刻的认识到一个现象:法令总在不停的补充和修正,为什么总还是在偏离事物本质规律的轨道上呢?那是因为有能力的改革家少之又少,士大夫对国家的性质也没有洞察清楚,误认为国家就是皇上。所立的法律和制度都是为了皇上便于统治,很少注意到如何发展生产力。

  王安石又暗指“庆历新政”,分析了历史上的改革失败的原因。他说,朝廷曾经想有所作为,进行变革,但是对利害关系没有谋划成熟。所以,只要有一个因循守旧、投机取巧的人出来反对,改革就进行不下去了。即使树立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好的制度,那些被触动了利益的人还是会想尽办法破坏它们。他们的破坏力远比新制度的建设能力要大得多。反之,如果谋划成熟,减小反对的声音,那些符合事物本质规律的法令就会继续得到传承和发扬,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越走越偏。

  这样的一篇雄文送到了仁宗皇帝那里,仁宗皇帝读了读,又放下,放下后不久,又拿起来读。几次犹豫之后,还是最终放下了。嘉祐四年(1059)的仁宗皇帝已经五十岁了,这时的他更着急的是生个儿子继承大统,不会把改革的事情放到心上。仁宗皇帝对王安石的这部大作没有做任何回应,但对王安石这个人还是颇欣赏的。王安石没有等到仁宗皇帝的回应,却因为这篇雄文迎来了京城士大夫的热情关注。士大夫群体似乎找寻到了一位正在冉冉升起,能为大宋革新谋求出路的新星。

  由于这篇《言事书》的巨大影响力,来王安石家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一天,知太常礼院韩维来到王安石家。韩维算不上陌生人,他是韩绛的弟弟。韩绛是王安石的同年,庆历二年甲科进士第三名。韩维从袖子里拿出了一把折扇,这可是件稀罕物。这是王安石第一次看到可以折叠的扇子,扇面上画着外族样貌和服饰的人。王安石很好奇,拿着那把折扇仔细端详,不断点头,称赞!

  韩维道:“介甫认为大宋之政必须要革新吗?”

  王安石笑道:“不革新,君之折扇如何放进袖子里?”

  “这把折扇可不是革新来的,是倭国传入高丽,贸易至汴京的。我哥前日给我的。”韩维把折扇递给他,“介甫喜欢拿去就是。”

  王安石拿着折扇给韩维扇了扇,递还给他。笑道:“您还是自己留着吧,我胖,要用大蒲扇风力才够。”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