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谈打仗的事儿,我啥也问不出来。问点学问上的事吧。”陆文夫开始主动问起《道德经》来。
小伙一听他问《道德经》,把问题听明白后说:“如果说《论语》是给30岁人看的书,《道德经》就是给80岁人看的书。这本书很难懂。”
“为什么难?”陆文夫也学会了小伙的问话方式。
“这本书是给最高统治者读的书,让最高的统治者修心养性,治理国家,你有治国经验吗?”
“没,但是,读之可以使人生慧。”
“没错,但如果你理解的方向错了,下再大的功夫也是南辕北辙呀,功夫下的越大,离正确的观念就越远。”
陆文夫张大嘴,因为他听明白这句的份量。意思是说:你错了,你别再谈了。
“请教一下,我该怎么办?或者我就是想学点中国文化,我该怎么学?”
“你跟我说过,你自幼年就熟读《论语》吗。”
“对呀,我自小就会背,为这事,没少挨我爹的打,到今天还能倒背如流。”
“你真能倒背如流吗?”
“当然能,但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倒背,而是从最后一章往第一章背。”
说完这话,陆文夫就想到这小伙一定是知道这话中的意思。忙接着说:“我不仅会背,还懂书中的意思。”
“全都懂吗?”
“都懂!”
“哦,你可要注意齿德!”
“齿德?”
小伙不再说话,只顾赶车。
陆文夫好不容易让小伙开口说话,怎会轻易放过他,“哦,猜着这两个字的意思了,是不是说年龄越来越大,要说跟年龄想符的话。是吧。我懂了。”
“谁都有不懂的东西,世界这么大,怎么可能会有万事通。就算是某某是某理论的创始人,他就一定知道这个理论的真正意义或真相吗?不可能,比如,你知道,我国文化中多次有人提出”大同“的概念,提出这个”大同“概念的人一定就知道这个词的真正内涵吗?他能说明白吗?是正确的吗?再比如你看的《道德经》,即使老子复活,他就站在你面前,他能讲清”道“是什么吗?他心里知道,能说出让你也听懂的话吗?”
“你小小的年纪,不得了。不得了。你说得对。那该怎么办?”
“一点一点来。我们的文化跟世界上别的文化不同,我们的文化是个分层文化,又是一个根脉相连,有内核有外围,万年相继的。你得从最基础的本源来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一切,才有可能会了解我们的文化。”
“本源是什么?”陆文夫迫不及待地问。
“本源就是‘道‘,能讲得清吗?从文脉上讲是是天下共尊中华文化。何谓中华文化?”
“请指教。”
“中华是指中这里是如此华美,华是修饰中这个地理位置的。远古时期中,中原之地物产丰富,气候最适,邦国管理理念先进,人民不仅仅丰衣足食,还有很高的道德与修为,说话文雅,有文字记事。在那个年代,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
“哪…嗯…对…我怎么办?”
小伙又不说话了。“哦,明白,一点一点来。那你说吧,我该怎么一点一点来。我听你的。”
“你也别倒背如流了,就背一背《论语》开篇第一段吧。”
“这不简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用现在人的话,你解释一下这段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经常复习所学的东西,很高兴的事。有朋友从远方来看你,也是很高兴的事。人家不知道,你不生气,这多好呀,是才是君子的品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