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订阅很难求,但还是要来求一求……)
时下已八月下旬,不是开学季。
在乾朝,官学主流是“八月制”,每年上元入学,八月罢馆,可没有什么寒暑假的说法。
换句话说,现在的时间,人家学府已经教完一年的功课,开始放假了。
不能去进学,正好先观望一番。
因为交不起学费,褚秀才没有到学府读过书,但他毕竟一直在江州生活,是以了解到不少情况。
陈晋向他打听进学的事,褚秀才颇感惊讶:“公子,你要到江州学府读书?”
“有此想法。”
“但进学府,得有秀才功名。”
陈晋回答:“我就是个秀才。”
褚秀才:“……”
感觉对陈晋的认识,又得从头来过了,相处那么久,陈晋可从没有显露过这个身份。
人与人,真是不同的。
好比褚秀才自己,自从考过了院试,获得功名,恨不得告知天下人,然后称呼直接变成了“褚秀才”,连本名都极少用了。
其实江州学府那边也没有什么好了解的,就是一间学校,想要读书的话,持文书去办理相关手续即可。
那要等到明年了。
……
《无边风月箫箫下》的收益日趋减少,几可忽略不计。作为试水之作,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倒没什么可惜的。
相比之下,随着书法的炙手可热,那些经典名句所滋生的文气神韵渐渐增多起来。
陈晋开始着手对“文气神韵”进行研究。
在《立言篇》的体系内,文气神韵是核心精华所在,它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概念,而是成为了可以量化的实物。
当数量多了,凝聚成片,有色泽呈现,“锦绣文章”之说,便是这么来的。
文气神韵没有攻伐威能,主神魄状态,能定神安心,能排忧解烦,能祛除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
这般作用效果,可不比武功手段差,而是更为重要。
举個例子,当初陈晋如果能立言,运用文气神韵写出一幅字,给饱受魔怔折磨的王怀易看,其就会安宁下来,不再胡思乱想,从而正常入睡。
那时候陈晋出手,采用的是修行干涉的手段,特点是简单粗暴,虽然有效果,但不能用多。好比吃了会上瘾的药,吃多了,定然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后遗症。
修行第三境“占宫”也一样,进入别人的泥丸宫内景观,哪怕抱着善意去的,不进行任何的破坏,可这般进进出出,自然而然就留下了痕迹。
再轻微的痕迹,也会造成影响。
文气神韵则不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观赏作品,等同于一种温和的学习了。
掌握了《立言篇》的法门后,陈晋越发认知到《三立经》的不凡,就不知最高层级的《立德篇》会是个什么样子,到了那时,应该就可以“敕令封神”了。
真是令人期待。
不过看着只修补了门户的文庙,很清醒地发现距离那一阶段还有很远的距离。
当前的《立言篇》,也才处于起步阶段呢。
对江州文庙的观想,已经遇到了瓶颈,不管怎么去看,怎么去想,都无法再获得新的感悟了。
对此陈晋略感失望,他本来抱有更多的期望,但现在看来,并不符预期。
在天下诸多文庙之中,江州文庙属于建筑齐整且比较宏伟的了,再往上,就要去京城圣庙了。
那也是比较遥远的事,暂且搁置到一边。
而今八月二十八的庙会,或许有契机出现。
对于这庙会,这几天来陈晋着实听到不少传闻事迹,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圣人显灵,梦中授笔”的说法。
主要意思是在庙会当夜,圣人将显化真身,挑选中一名读书人,然后在梦中授予五色神笔。
得到圣人授笔后,那人将才华暴涨,文思泉涌,写出锦绣文章来。
这不仅仅是个传闻说法,而是有事例为证,虽然那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了。
江州有个叫“姜昌”的读书人,一向生性愚钝,八岁开蒙,直学到二十及冠,还只能在私塾里跟一众童子念《千字文》,沦为笑柄。然而在五年前的庙会上,他白天去文庙祭拜过后,晚上睡觉时做了个梦,梦见圣人现身,说其“孺子可教”,便将一支五色神笔相授。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