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诧异地看着他:“……”
万没想到,这厮居然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话中表达的道理,已然有“知行合一”的意味了。
又不禁想到男女之间的那点事,男的总喜欢说“我爱你”,女的则说“你拿什么爱?总不能只靠一张嘴吧……”
异曲同工之妙。
被陈晋异样的目光盯着,褚秀才心里一个咯噔:自己口无遮拦,说话太多,可别说错话,把公子给得罪了。
连忙讪讪然一笑,换个话题:“公子,你走后又来好几拨问书法的;更有不少人就等在外面,眼巴巴地看着,我都担心他们会冲进来。”
差价利润太高,容易让人冲动。
陈晋淡然道:“店里又没有字,他们冲进来有何用?”
此时小倩插口道:“我还见到有人翻找门外的垃圾堆。”
褚秀才一拍手:“我也看到了,他们想要在垃圾里找到废弃的笔墨,然后拿去卖,简直匪夷所思。”
陈晋眨了眨眼睛:这做法可就过了,但用来制造话题,却很是管用。
从各种手法上,可猜测到幕后推手的做事风格较为粗糙,有点想当然了,很简单的砸钱开路,甚至都没考虑到陈晋这边的感受反应。
这般状况持续下去,那些来买字的人可能都会选择跟踪陈晋的去向,看能否找出“此道中人”来。
“当!”
忽然外面传来一声铜锣响,随即有人高声喊道:“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世;双林树下来,解脱救众生……”
听到这番动静,坐在柜台内的陈晋问:“外边发生了什么事?”
褚秀才走出去,探头一看,赶紧回来道:“是弥勒教的。”
“弥勒教?”
一听这名字,陈晋就觉得耳熟,对,老反派了,没想到竟出现在江州,就不知乾朝的弥勒教会是个什么样子。
当即问:“他们是什么来路?”
褚秀才很惊讶地问:“公子,你不知道弥勒教?”
陈晋含糊道:“岭南那边可没有这个教派。”
褚秀才“哦”了声,连忙解释:“这是近年崛起的一个大教,发展迅速,教众人数庞大,敬奉的弥勒新佛颇为灵验,有求必应。”
对于“有求必应”的说法,陈晋自是嗤之以鼻,毫不相信的,鬼神可没那么热情好心,又问道:“那他们现在来做什么?”
“沿街化缘收布施。”
“文庙庙会,弥勒教来化缘收钱?”
褚秀才道:“可不止庙会,平常时候,每隔一段时日,他们便会上门来的。”
陈晋疑问:“挨门逐户?”
“对,府城各个街区,大大小小的地方都会走遍。其实以前不是这个样子,最初之际,只是信徒主动捐献,但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家家户户找上门来了。”
“可有规定给多少?”
褚秀才回答:“那倒没有,一文也行,一两也行,但给得少的,就拿不到红巾法符。”
“红巾法符?”
“一条画着符咒的红布巾,可辟邪驱鬼,能保家宅平安。”
陈晋沉吟道:“应该也有不给钱的吧。”
褚秀才说:“的确有,但不给钱的人会因此而得罪了新佛,从而遭遇厄运,甚至有血光之灾。所以后来,大家都给了,最起码捐献一文钱,求个心安。”
陈晋吃吃冷笑:这哪里是化缘布施,分明是敲诈勒索,便问道:“这样的事,衙门就不管?”
“以前有人去报官,但衙门的人说这是民俗信奉,官方不予干涉,便推搪过去。”
褚秀才一摊手:“听说弥勒教收到的钱,衙门有份拿,早串通一气了。”
陈晋默然:像弥勒教这种团体,其实该由巡捕司来管才对,但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的话,不管哪个衙门,都不会来做事。正如褚秀才所听说的:暗地里已经串通一气了。
“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世;双林树下来,解脱救众生……”
铜锣声中,此时弥勒教的队伍已经来到三味书斋门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