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第四百八十章 鲸吞之势(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八十章 鲸吞之势(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尤其是那句“谁愿遵循大汉的孝道”。

  这不但是潜移默化的强势文化输出,还是上给乌孙国的一道枷锁。

  大汉实施两宫制,太皇太后,太后,以及皇后的权力其实都不小,也就是到了刘彻这一朝,还是在王太后去世之后,刘彻才真正强势了起来。

  而倘若乌孙国也必须遵循孝道,那么刘细君这个太后可就有资格过问国事了。

  最重要的是,刘细君今年还不到二十岁。

  刘据暂时还不确定历史上的刘细君究竟是怎么死的,如果真是郁郁而终,那么这回换了心情,那么作为太后与国母在乌孙生活的日子可就长了……

  毕竟乌孙的二王子大禄,如今也已经年近五十。

  如果是他继承王位,忽然多了这么一个“母后”,虽然不知他该情何以堪,但估计刘细君还是有很大概率成为太王太后的。

  ……

  刘据的计划实施的很顺利。

  赵破奴也的确给力,不愧是跟霍去病混过的武将。

  再加上匈奴人在这之前已经被汉军杀的胆寒,他们虽对乌孙人重拳出击,但只要是汉军所所至之处,匈奴人立刻便会抛下大量从乌孙人手中抢来的辎重物资与俘虏,退避三舍。

  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匈奴人拼了命的抢掠,其中却有一大半都便宜了汉军,而骂名则还是匈奴来背,汉军得了辎重物资,还要受到乌孙人的感激。

  真就应了那句“他还得谢谢咱们呢”。

  至于猎骄靡,走的也很安详。

  赵破奴暗箭射杀此人,用的都不是汉军的弩箭,而是匈奴的长弓,就连箭矢都特意选用了匈奴人那不及汉军弩箭精良的箭矢。

  凶手自然是没有抓到。

  何况现如今乌孙国兵荒马乱的,哪里都有可能藏匿匈奴人,谁又能说得清楚?

  而在赵破奴攻入乌孙国的同时,大汉的和亲队伍就出发了。

  这支队伍大张旗鼓的进入乌孙国,几乎跟随汉军的脚步进入了乌孙国的王城赤谷城,然后就“意外”收到了猎骄靡遭匈奴人暗箭射杀的消息。

  刘细君因此“泣不成声”。

  不过坚强的她依旧强打起精神,“指挥”汉军攻打匈奴人,夺回被匈奴人侵犯的国土,光复乌孙河山,在赤谷城内肆意挥洒大汉公主的英气,重新为赤谷城的臣民们建立秩序。

  甚至她还以自己的名义在城内开了数个“救济亭”。

  乌孙国无论是谁,无论身份,无论男女,皆可前往“救济亭”领取赈济食物,以助乌孙国臣民共渡难关。

  至于赈济的物资,则全是赵破奴率军从匈奴人手里抢回来的。

  当然,对外则依旧是大汉的友情资助。

  这招“空手套白狼”,属实让刘据玩明白了,以至于苏武和刘细君看着那些感激涕零的乌孙臣民,都稍微有些于心不忍。

  不过再转念一想,从匈奴人手中抢来的东西,可不就是大汉的么?

  ……

  匈奴人来得快,去得也快,毕竟一直在被汉军驱赶着呢。

  他们的下一站,便是东临乌孙的大宛,也就是历史上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了两次,最终让大汉付出了巨大代价,却只换回了三千多匹马和一颗大宛国王人头的国家。

  这场仗在刘据看来,其实无异于战败。

  毕竟大宛国王也不是李广利破城之后砍的,而是城内王公贵族眼看形势不妙,杀了国王以求自保的手段。

  并且打完这场仗之后,汉军虽然“威震西域”,但也依旧没能在西域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大宛的新国王也依旧不将大汉当回事……他们心里八成还觉得自己很精明,大汉很好糊弄,不远万里付出巨大代价,拿回那么点东西就知足了。

  不过这一次。

  已经不会再有贰师将军了,大汉也不会为了那么几匹虽有爆发力,但耐力不足的汗血宝马去打那场虽胜犹败的战争。

  因为现在的大汉手中,有一根“上帝之鞭”。

  在匈奴人入境的时候,大宛国已经得知了乌孙国的情况,于是提前开始备战,紧闭城门不许匈奴人进城。

  然而物资紧缺的匈奴人可不管这些。

  当即大军围城,扬言不开城门,破城之后必定屠城!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