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反对王在晋的计划,他让皇帝将王在晋调去南京担任兵部尚书,自己亲自督师辽东,于是每年耗饷数百万,后来甚至超过千万两,明庭财政的无底洞关宁防线诞生了。
从天启二年到天启五年,努尔哈赤疲于应付毛文龙和蒙古的林丹汗,无力渡过柳河西进骚扰关宁,孙承宗得以完全控制山海关到宁远的二百里土地,并且初步占领了宁远到锦州的二百里。
天启五年,坐拥十万大军的孙承宗终于试图主动攻击后金,然而其结果却是明军惨败。
辽东总兵马世龙遣副总兵鲁之甲等谋袭锦州,渡河败殁先是降虏生员刘伯镪自虏中归声言。
后金四王子皇太极见住锦州兵不满三百,如我师渡河辽民即杀四王子歼其众以归。
马世龙信之,遂托言东哨接济难民调前锋营副总兵鲁之甲,参将李承先,领兵渡河。
而所调水兵游击金冠等大船不至济以渔舟往返不能多载,喧竞于河者四昼夜奴酋已觉伏兵掩击。
我军败北,二将死焉,巡抚喻安性以闻且言近驻守关门距石屯颇远,一切遣将调兵渡河东哨之说,皆绝不与闻。
这些都是《明熹宗实录》记载的,可以看到,在明朝官方说法中,并未提到明军的兵力,只知道副总兵。
明朝将官中总兵最大,其次副总兵,再次参将,之后是游击将军。
鲁之甲以及参将李承先两员大将阵亡。
而他们的敌人是后金的300人,即一个牛录。
那么一个牛录到底有多少披甲兵呢?
满文老档第六册在天命三年四月部分记载,汗颁谕统兵诸贝勒、大臣曰:每牛录五十甲,留十甲守城,四十甲出战。
由此可知在抚顺之战前,后金一个牛录兵力约为五十披甲,这个数字在皇太极时代被提升到一个牛录一百披甲。
那么可以估算柳河之战中的三百后金士兵中,披甲的人数为五十到一百人。
看看明军的具体人数。从当时的史料来看,记载明军人数的史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孙承宗的部下茅元仪的《督师纪略》,一个是被孙承宗调去南京的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写的《三朝辽事实录》。
其中《督师纪略》记载,即关宁铁骑八百人渡河,被五十到一百披甲杀了四百人,先锋李承先阵亡,主将鲁之甲自尽,其余的人逃走了。
然而茅元仪作为孙承宗旧部,他的记载恐有为尊者隐之嫌,而且后金方面的记载也与之大相径庭,八月间,宁远,山海关之军来取河东之耀州城,彼军皆败,或落水而死,或被杀。
其时因耀州之城残破,正在修葺,方一人高。
明军渡娘娘宫渡口,夜至,未能攻下。
天将明败走诸申军袭击其後尾,迫其入水或杀之。
博尔晋侍卫,往征东海沿岸所居之国,携五百户而归汗迎於河岸,杀牛羊以宴新附之人。
初八日,驻守耀州之诸大臣,击败明军,解所获之马六百七十匹及甲胄等诸物前来。
汗迎之,祭堂子後,於十里外杀牛祭纛。
遂向大臣询问破敌情形,按职将所获之马匹赏给诸破敌大臣,并各赐银牌一块。其馀马匹分别赏给军士。
茅元仪声称后金主动出击,关宁铁骑由于地面泥泞无法出击于是被射死一半人。
然而后金的记载却是明军渡河之后趁夜主动进攻耀州,却被后金军击败,被俘虏了六百七十匹战马。
看看《三朝辽事实录》的记载。
根据《三朝辽事实录》的记述,关宁军出动了七百关宁铁骑和八百枪炮手,攻打耀州的时候遭遇后金攻击,和《满文老档》记录相似。
综上所述,作为历史上关宁军唯一一次主动出击并与后金交战的战例,其表现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认为其战斗力低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七百关宁铁骑和八百关宁军步兵在柳河之战中被区区五十到一百披甲击败,被俘获马匹六百七十匹甲胄无算,主帅先锋监军全部阵亡,估计损失超过一千人。
战后,兵部再次派人来关宁核查兵力,发现原本号称十万八千大军的关宁军仅剩下五万七千。
缺少的五万人不知道是损失在之前的战斗中了,还是被人吃了空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