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到了门口,团长试推了一下门,是闩着的,他就开始叫门,妹伢子站在门边警戒。敲了好一会儿门,里边点上灯、才听到回答,谁呀?团长说:我们、路过的。他说我们,是提醒屋里人,我不是一个人。接着他又狠狠的敲了两下门,大喊:快开门。门嘎的一声开了,开门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农民。当他看到两个叫门人,手里拿着枪,显得十分惊慌,张着的嘴一直没有合上。团长示意:叫一手拿着手枪,一手拿着手榴弹的妹伢子站在门口、把门堵上,他不由分说、就直闯进去要四处查看。天已亮了,今天变成阴天,屋里相当昏暗。团长用枪指着桐油灯,叫老乡拿灯领路,要查看耳房。东耳房住着老婆孩子,没有外人,团长扫了一眼就出来了,到了堂屋,老乡就像生了根,站着不动了。团长觉得西耳房有问题,他推了老乡一把,就去查看西耳房。
老乡进了耳房,团长也跟着进了屋,灯苗在不断地晃动,因为老乡紧张的喘着粗气,团长看到、在房角站着一老一小两个国民党兵,两腿直打哆嗦,小的大约十七八岁,大的三四十岁,团长用枪指着他们,厉声的问:你们是干什么的?这一老一小吓得连忙跪下,大喊共军大爷饶命,大爷饶命,团长这才发现、他们背后的墙角还倚靠着两支枪。团长缓和地问:好啦,好啦,起来,你们是哪部分的?怎么到这里来了?说实话。年长的那个兵说:我们是王长官的黔军,三个月前、才被抓去当的兵。小的那个兵还在打哆嗦,团长说:不用害怕,就你们两个吗?叫什么名字?年纪大的说:我叫黄永生,他叫陈秀川,就我们两个,几个月前,我们到玉屏挑谷子,那边谷子便宜。团长叫妹伢子进来,把他们的子弹收了。
团长问:你们挑谷子,从哪到哪呀?黄永生说:长官,是这样,我们靖南那里出桐油,这个桐油又不能吃,在我们那里很便宜,可是出了,外面稀缺,就能卖上好价钱,趁着放假,我们就挑桐油到玉屏卖,卖了再买谷子挑回去,玉屏的谷子便宜,去年我们靖南旱了半年,谷子很贵。团长问:贵多少黄永生说:贵一分,团长说:这百把斤,才赚块把钱,连饭费都不够,你们怎么做这种赔本生意?黄永生不敢再说,过了一会儿,他小声地说:长官,在路上要吃饭,在家里也要吃饭,赚的钱是净赚。团长笑道:你忘了算路上下的力,几天的工钱了。你们是怎么当的兵呀?黄永生说:我们正挑着谷子往回走,半路遇到了黔军,那个骑马的大官骂连长,你敢吃空饷,要打仗了,还不赶快把名额补齐,小心我毙了你。那个大官还带着太太,坐在滑竿上,她对大官说:你不要那么凶,太太转过脸来对连长说:你姐夫说的话要听进去,今天住下来,就把人撒出去,十八到四十岁的人都请来,打完仗,年纪大的,还可以放回去嘛。当时走的是大路,我们就在滑竿傍边,听说要抓壮丁,我们吓得魂不付体,就想开溜,结果还是慢了一步,那个连长马上把我们扣住,就抓我们当了兵。
团长点了点头,他自言自语:哦、是被抓来的。他对他们说:我们还有两个伤员,你们俩去把他们背来。妹伢子领着他们走后,团长就去找老乡,老乡还心有余悸,团长连忙宣传:老乡、我们是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隊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老乡说:我就是穷人,打的粮食不够吃,还要出去做活路。团长说:这么说、我们是一家人啰!你在外面做活路、做甚么活路呀?老乡看了团长一眼,之前他一直不敢正视眼前这位红军的长官。他说:有哪样活路就做哪样活路团长说:看来你是个多面手啰,都会些啥呀?老乡说:就是乡下这些活路,打石头、编竹筐、做木工。团长很感兴趣、有些兴奋,他问:会做滑竿嗎老乡肯定地说:会他的脸上露出一丝轻蔑的笑。这时,妹伢子领着人、把伤员都背过来了。借了老乡两个草垫子,把伤员安排在堂屋。
团长把妹伢子叫过来,和连长一起商量以后的安排,连长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你就一人主张好了,有事儿我们及时通气。妹伢子马上附和着说:我同意团长说:也好,那我就自作主张了,有本子没有、还要筆。连长贡献了小本、妹伢子拿出了笔,团长说:那我就开始办公了先造花名册,他逐一问清姓名,登记在小本上,把老乡麻田江也登记上了。妹伢子疑惑、就问团长:怎么把老乡也登记上了团长笑道,你考虑过没有?我们有两个伤员需要四个人抬,我和你又有事儿,还要警戒,幸好我们搜集了不少大洋,到时我们给钱嘛。接着,妹伢子把所有人叫到堂屋,由团长训话。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