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穿越电影位面> 第一章 踏春诗会(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章 踏春诗会(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武则天也跟着点头,道:“这是大唐越来越繁盛的象征,表示都城的百姓们生活安居乐业,乡民富庶,读书识理之人越来越多。”

  李治道:“不错,皇后所言极是。”

  就在这时,亭外响起了一道抑扬顿措的诵读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好!好句!好诗!”

  “妙极。”

  “此乃千古绝句啊!”

  “不仅应景更应情。”

  山坡上,连连不绝称赞声响起。

  杨铭提起笔来,心中暗道:“这是诗仙李白的诗,如果有人敢说这诗不好,那绝对是昧着良心在说瞎说。”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武则天低声轻吟了一遍,抬头向身旁的老太监道:“将这首诗呈上来。”

  武则天虽然只是一位女子人,但其才情自然不用多说,要理解这首诗中的精妙,并没有任何难处。

  “是。”老太监急忙躬身应诺。

  这时,悠扬的声音再次响起:“一枝红艳露凝香,*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好诗!不仅景写得好,人写得更好。”

  听到这四句诗,武则天心中更喜。

  这诗明面上是在写春应景,实际上分明就是在写她本人,全诗都是在赞美她的美貌,让她不喜也不行。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十里亭北倚栏杆。”杨铭将全诗的最后四句做了一点变动。

  这首诗李白本来写的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现在套用到唐高宗和武则天身上,也十分合适。

  听完这四句,不仅武则天极为看好,就连唐高宗也十分喜欢。

  末了,杨铭没有一点羞愧地在后面写上了自己的署名,杨铭。

  在他写完之后,一名老太监便将诗稿收了上去。

  亭外的众人各个眼红不已,这可是二圣第一次亲自看诗稿,就被这个好运家伙拨了头筹。

  可是他们也只能在心里羡慕嫉妒恨,却根本写不出更好更应景更应情的诗。

  看着老太监把诗稿收走,杨铭在心道好悬,幸好以前练过字,否则狗爬似的字一出手,就算诗写得再好,印象也坏了。

  杨铭小时候跟一个老中医学过一段时间字,在初中的时候,老师还把他的字拿到校刊栏里展示。他的字虽然算不上多好,但也不是很糕。

  最关键的是,他写的是宋体字,在唐朝时没有人会写宋体字。

  武则天将诗稿看了一遍,对唐高宗道:“此人有大才,当赏。”

  唐高宗颔首,扬声道:“看赏!”

  老太监会意,朗声道:“杨公子有大才,赏玉如意一对,御赐文房四宝,钦此。”

  “谢皇上,谢皇后,二圣万岁万万岁。”杨铭收到圣赐,扣拜谢恩。

  在杨铭的清平调三首一出之后,没有人继续写去咏春。

  有珠玉在前,他们的烂诗哪能拿得出手。

  武则天见没人继续写诗,挥手道:“出第二题吧。”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