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汉光武帝> 21、绿林赤眉起义(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21、绿林赤眉起义(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
  

  刘縯听了这话,更是心急,他狠狠地用双手拍了下桌子,瞪大眼睛瞪着刘秀,脸上的肌肉都在随着表情跳动着,厉声吼道:“什么?时机还不成熟?怎么不成熟了?阿秀啊,大哥经过了这些年的积累和发展,现在组织起一支上千人的武装队伍那是绝对没问题,而且新野的阴家和邓家也愿意帮助大哥起事。有了阴家和邓家的帮助,咱们实力大增!”

  “再说那王莽老贼,凶狠暴虐,篡权夺位,盲目改革,大兴土木,已经弄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各地盗贼蜂拥四起!绿林、赤眉、铜马、青犊、上江、城头子路、力子都等十几支农民起义军已经纷纷起兵反莽,咱们却还窝在这小小的舂陵,这怎么行?依大哥之见,眼下起兵,正是最佳时机!”

  促使刘縯按捺不住心性,一直嚷嚷着要起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地的农民起义军纷纷起兵反莽,这让刘縯心痒难耐,他想赶紧加入到这些人的反莽浪潮中去,赶上时代的潮流,在这乱世之中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王莽的一系列荒唐改革导致民怨四起,又由于兴师动众讨伐匈奴和周边少数民族,大兴土木,还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甚至造成成千上万的百姓死于非命。加上天灾,土地荒芜,物价飞涨,于是各地的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

  这些农民起义军人数不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数十万,其活动范围往往跨州连郡,活跃于广大地区。就连国都长安附近的“三辅”地区,小股起义也多得不可胜数。

  在当时遍布全国的农民起义军中,有两支最大的队伍,成为农民起义的主流,这就是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

  先说绿林军。

  因为天灾人祸,百姓吃不上饭。南方荆州闹饥荒,百姓不得不到沼泽地区挖野荸荠充饥。因为人多,野荸荠少,经常引起争抢,争抢最厉害的时候竟然一下子相互残杀,死了好几十人。那时候百姓饿疯了,为了争口吃的也是相当疯狂了。

  于是,为了避免此类恶性争抢事件再次发生,当地百姓就公推当时比较有名望的两个新市人王匡、王凤兄弟为首领,成立了一个“分野荸荠协会”。王匡和王凤就组织百姓们合理、有秩序地挖野荸荠,分野荸荠吃,给百姓调解矛盾,也获得了百姓的拥护。

  后来,王匡和王凤就把这批饥民组织起来起义,一下子就聚集了好几百人,还有一些逃亡的犯人也来投奔他们。这些人就占领了绿林山作为根据地,攻占附近的乡村。不到几个月工夫,这支起义军发展到七八千人。

  王莽曾经派了两万官兵去围剿绿林军,被绿林军打得大败而逃。绿林军趁势攻下了几座县城,打开监狱,放出囚犯,把官家粮仓里的粮食,一部分分给当地穷人,大部分搬到绿林山。于是,投奔绿林山的穷人越来越多,起义军增加到五万多人。

  但是后来绿林山上闹了一场瘟疫,可能是因为哪个穷人饿极了,吃了什么野生动物之类的,导致了某种病毒的大肆传播,这五万人差不多死了一半。

  没办法,绿林山这个“重大疫区”是待不下去了,活下来的人只能离开绿林山,分作三路兵马。其中,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朱鲔率领,向北进入南阳郡,称“新市兵”;一路由王常、成丹、张卯率领,向西南进入南郡,号称“下江兵”。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