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一双丹凤眼猛地一睁,杀意凛然。
那豹头环眼之人嘿声一笑,兴奋之色溢于言表,嘴里忍不住地嘀嘀咕咕。
很久都没见到三弟如此激动了……回想「那个时候」,已快过了三年罢?
——正确来说,是三年八个月又十一天!
眼底划过一缕黯淡,那红脸男子不由地握紧手中兵器,一柄特质的巨型长刀。
只要……只要曹操领兵经过,他必能取得曹操首级!
……可惜的是,这支伏兵等待数天,丝毫不见曹军的影子。
北方,冀州。
一路快马加鞭,诸葛亮一行人又花费五天功夫,总算赶到了目的地。
此是清河郡附近,距离冀州邺城尚有不少的距离——
邺城啊!
诸葛亮微微地感叹:邺城,邺城,冀州都城,必是繁荣大城罢?——且不提邺城是不是繁华,单看路途的地方风光,民殷富实,几乎见不着太过落魄的痕迹,便知北主袁绍真如荀彧所说,实乃一名强大的霸主!
马蹄哒哒,诸葛亮和周瑜默默地打量四周,相继地陷入沉思。
且不提周瑜如何想法,诸葛亮却心道:果不枉此来!就且见识见识北主袁绍是否当真人杰罢!
又行路半日,诸葛亮一行人总算来到了邺城。
望着威严高耸的邺城大门,诸葛亮和周瑜都惊得说不出话来。
就在此时,忽听一名爽朗的男声道:“两位小先生,可让本初好等!”
诸葛亮和周瑜不约而同地愣住,定睛一看,便见邺城的门口,站有一位贵族般的青年男子。
头戴玉冠,腰佩宝剑,那位青年男子三庭饱满,五官端正,身长貌伟,当真富贵十足。
此刻,青年男子面含微笑,姿貌颇有威容,穿着好不特别:内穿一套绛红的儒服,外套一款简易的银白鳞甲,乍一看去,整个人显得气势非凡,格外引人瞩目。
青年男子被一群人们拥簇。
定睛一瞧,青年男子的身后,可谓泾河分明:左边似是他的文士们,右边则是武将们。
而青年男子身后的文士武将们,又被一支护卫们所跟随。
暗中交换了彼此的目光,诸葛亮和周瑜都从对方的眼里读出了:他就是那个北主袁绍?
不约而同地理了理衣角,诸葛亮和周瑜自觉地站好,相继地行礼道:
“小子诸葛亮,见过袁公。”
“在下周瑜,见过袁公。”
唉~诸葛亮暗暗磨牙:真想自称「在下」,奈何不行……谁让他和周瑜站在了一起?——再称「在下」,委实不太合适。却见青年男子又惊又喜,望了一望诸葛亮,又瞧了一瞧周瑜,两眼弯弯,放声地大笑,笑道:
“哈哈哈哈!可算把你们请来了……绍久闻两位小先生之大名,今日得见两位小先生,实乃绍之幸事!”
果不其然,那位青年男子不是别人,赫然是袁绍。
诸葛亮:“……”
周瑜:“……”
莫名地,诸葛亮和周瑜皆觉脸颊发热——
太……太会恭维了罢?
他们何时这般有名了?
诸葛亮和周瑜皆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再次地行了行礼,不敢作答。
眼见气氛微微地尴尬,袁绍亲自地走上前来,轻拍二人的肩膀,亲切道:“累了罢?——让绍替你们接风洗尘!邺府备下酒宴,只待你们到来……咦?”目光一转,袁绍转看诸葛亮,迟疑道:
“小先生,今岁数几许?——可能饮酒否?”
不怪乎袁绍要问:诸葛亮虽才十岁出头,个头却不算矮,甚至还比同龄人略高——随意一瞥,只会觉得诸葛亮算是小少年,而不是孩童!更何况,他与周瑜并肩而立,更衬得他像周瑜的弟弟,只比周瑜小了一、两岁。
诸葛亮绷着一张脸,挺直了腰板,应道:“可。”
就算不能,那也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