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芙蓉露> (二十)见贤(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二十)见贤(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晋江文学
  

  “为可称有,德却未必。”见父亲转向自己,一直未曾开口的年轻人终于开口,八字之后,不再多言。

  中年文士亦同样不下判断,只转面向台上,正与投来目光的青年视线相遇,青年愣了一愣。

  杨逍讲经,自十六岁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普罗大众,达官贵人,未尝没见过雍容之人,更兼出身,所知高士,气度非凡,却未曾有一人,有此中年人气度。

  古语有言,君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成一身正气浩然。说的,便是这位中年文士的这般风采了吧。

  见贤,自令人思齐。

  直己至人,君子之仪。

  青年正色一揖,遥遥相敬,后生之礼。

  中年文士回以颔首笑意,并不打扰他讲经之事。

  “堂兄为何说其德却未必?观其行止,诚而稳,不似小人啊?”年轻人面带疑惑问道。

  “陈廉吾侄,你细观此人片刻,再告知于吾,有何异处。”回答他的并非自己长堂兄,却是自己长辈。

  长辈有训,自然遵从,年轻书生细细看来,却发现青年视线虽多专注场中,却偶尔扫落场外一处,循之看去,却是一位妙龄少女,柔美姣好。

  莫非这是他的恋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不是什么不可说之事啊。他仍有不解,便看向长辈,以期答复。

  中年文士见他不解,笑而摇头,转向自家长子,问道,“吾儿方才已有所觉,可否告知为父。”

  脸色严谨的年轻人目不斜视,严肃回道,“光天化日,挟持弱小女子,非是君子所为。”

  “堂兄怎知他二人不是一路的?”年轻书生轻声问道,亦是反驳。

  中年文士扇点其额,不下结论,却是发问,“方才一观,此女如何?”

  “气如春兰,文静娴雅。”年轻书生答道。

  “你且再看?”他堂兄难得出声。

  年轻书生疑惑再一眼,见正与幼童分物,却无偏颇,连带幼童亲长观她,也是眸光亲近。

  不患寡而患不均。

  “思虑深远,行止有慧。”他正色道。

  中年人得了答案,转向自己长子,“吾儿亦是此见?”

  严肃的年轻人点头,恭谨称是。

  “汝妹淑徳,汝母贤慧,她却不同。”中年文士并未见多注目过那少女,却是一句道,“女子以贤淑徳敬为美,但是数十年前,有一户人家女儿,除此之外,更有一种先生后养之质。”

  “何质?”年轻书生疑惑问。

  中年人郑重答道,“正。”

  那是一户传承数千年的大家,自周而始,本从未断绝,与地位无关,与富贵无关,春秋战国以后,从未在朝,亦不在野,历史更迭之中,始终稳如泰山。

  大家之中,人人通文,熏陶之下,无一不是端正之人。

  “吾辈不及。”中年文士叹息一声,道不尽怅然。

  台上青年讲了经,正要离开,却见一中年文士,并两年轻人一家仆,来到面前。

  他愣了一愣,“先生有何赐教?”

  中年文人与他一礼,“赐教不敢,今得闻高论,多有触动,特来道谢。”

  “先生不是我辈中人,谈能稍有益处,也是在下荣幸。”青年也是坦荡不拘之人。

  “殊途同归无不可。”中年人笑道。

  两人交谈,一开难关,中年人言辞切切,青年亦答之成礼,许久不见罢势。

  久候的少女想先出寺外等着,便征询地望了望那边,正对上同行人看过来一眼。我先出去了?

  嗯。青年微不可察的颔首,依然为中年文士所觉出。

  “先前与杨公子谈及吾道之义,其实极简。”中年文士含笑颔首。

  “请先生赐教。”青年正色。

  “君子正道,”中年文人手中扇遥遥点向离去之人,“如以人喻,身俱之气。”

  离去少女,背影柔婉,远而观之,却是步履不疑,一行一止,是义往无前之象。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年人一字一句道,“是为君子道。”

  青年怔怔看着那背影,回过神来之时,仍是目光坚定,“多谢先生。”

  “迷途知返,尚未至绝。”中年人神情,极为严肃,以至于自有一派煌煌之势,使人低头。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