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芙蓉露> (三十二)祸患(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三十二)祸患(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晋江文学
  卒风暴雨,白华山动。

  不时落下几颗滚石,使人心惊。

  救援的人连夜勘探了白华山,夜半归来时,几乎立刻就催着祠堂中人做了转移。

  “白华山不成了,山间裂隙积水不散,水石相间,这般雨势,随时都有可能再有山崩,祠堂尚在石流范围内,众人须得马上撤离。”为首的人满面雨水尚未能擦去,已郑重告知耆老情况,等他们抉择。

  “依壮士之言,我们该往哪里?”老人面色凝重问道,祠堂已是他们能想到最后的地方了。

  “镇守府是避开山滑坡最佳的位置,短时无虞,当初修建,必是有人查看过才动的工。”为首之人回答道,“稍作休整之后,明天便得立刻离开这里,前往县城。这里已不安全了。”

  老人忍不住老泪盈眶。

  这是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却不得不背井离乡了,再归来时,亦不知何人能归。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将休困的孩子们小心抱进怀里不打扰他们好眠,在老人与恩人们带领下,前往镇守府暂做停留。

  镇守府空无一人一物,正好装下这二百来人休憩。

  翌日。天色终于歇了些雨势,虽然仍是黑云遍布,也是能近日来最好的天气了。

  镇守府内,众人早早起身,各自收拾妥当,连幼童尽皆自己着衣,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与了他们太多成长。

  行不动的老幼由人背负,妇人们分配处理好了干粮,多选择自行走路,青壮年们前后而行,如若风险突来,也好及时应对,一镇人手,终于踏上了前往县城之路。

  晓芙小心将五月大的不悔抱进怀里,休息一夜,身体虽未全好,照顾女儿,甚至带上二姑娘几个孩子已是绰绰有余,紧跟了大家的步伐。

  一行人不敢稍停,穿过山林,仅用了半日。差不多五十里路,已经是镇民极限了。同行的人并不着急,他们似乎心中对人多时的脚程有计量,出了山林便放缓了脚步,也是让大家心神舒缓,稍作休息之用。

  谁也不知,意料不到的危险,已经逼近了这一行人。

  山林外平原分外开阔,虽不是官道,也是来往之人常走出的一条路。

  晓芙微微侧首。

  风中似乎有马蹄的声音。

  有人来了!她猛然惊醒,将孩子交给二姑娘,几步到了救援人首身边,“英雄,有人来了!”

  为首之人侧耳听着,面色猛然一遍,对着身边的人一通吩咐,“马贼来了!快将镇民收紧!”

  包括青壮年镇民在内,皆被放于内围,其外一百多人手执着工具,面色凝肃,阵脚不乱,死死盯着各自前方。晓芙本想应敌,却被为首之人拦下,亦是安置于镇民之中,“照顾好你的孩子。我们可以应付。”

  乱世之中,落草为寇,是为了生存而杀人还是为了杀人而生存?

  短兵相交的瞬间已然知晓。

  那些泛着血腥颜色盯着百姓的,便绝留不得!救援人首眸中闪过一丝杀意,手中原本的工具锄一变,即刻变成了双手棍,荡开一记重锤,随即肩上猛然谈出半截长枪,直接戳穿了敌首。

  早已低头闭上眼的镇民未曾看到,原本老成持重的救援队,围成一个阵形,不做移动,各自手中武器攻防兼备,配合一体之下,竟能令敌手狂攻难破,反而一个个击杀敌人,鲜血浸染脚下土地,围着的阵形却不见丝毫散乱,显然极为训练有素。

  却不是江湖人的套路,偶一抬头的晓芙惊在当场,这些人并非多么武功高强,却仿佛为了战场而生一般,阵型单纯以供为守,即便静立于一地,也如利剑一般,锋刃过去,敌首落地。

  马贼是一群以劫杀为生,乱世为祸的败类,手上血腥气之重,不下一般军队,居然压不下这一股锐利之势,反而很快被杀得大败而退,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这群人真的是简单的救援队吗?女子眼中存着疑惑之疑,却并非觉得这些人不可信。修缮河堤,保卫县民,更是不惜为了一镇之人来回奔波几百里,绝非恶类。

  除掉马贼更是为民除害,更加无必要怀疑。

  为首之人注意到她的目光,也不解释,只是善意笑了笑,不见小人戚戚,唯有君子坦荡。

  晓芙闭上眼,低下头,与镇民一般无二。

  人有难言之隐,才需要彼此互相留有余地。

  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队首见她这般反应,倒是楞了一楞,心中稍微舒缓。

  得以从马贼手下逃脱,不少镇民直呼苍天保佑,跪地磕了几个头。众人继续上路,这次再不做无谓停留,直奔县城而去。

  入夜以后,平原之上却驰来一小队骑兵,他们路遇马贼挑衅,顺手杀了,才发现这群人外强中干,正心中好笑时,却发现马贼身上人人有伤,怪不得战斗力如此之弱。

  循着血迹找来,果然发现了战场,于是记录一二,将信息上报上去,也就了了此事。

  他们并不知道,各地类似的事件并未直承枢密院,反而转入了汝阳王府之中。

  各地大小的起义,不同程度的暴力流血事件,各方贼匪的分布,官军剿灭贼匪之地的布局,甚至于各大门派的动向,尽皆网罗。自伯颜遇刺案发,养伤将半年,从中央到地方,枢密院,战时军情探子,不断追踪着各方信息,抽丝剥茧,将江湖各大门派底细摸了个遍。

  刺杀是由一群正派人士组织开始,多常年行走江湖的中层弟子。

  但,应当还有一处暗处的势力在插手,他们却始终捉不到蛛丝马迹,加各方叛逆造反连发,也须分兵镇压,直到今年,才发现些许踪迹。

  直到今年灾害频发,天下异状,探子加大力度,将各地异状不分驳杂呈上,老情报军不断分析这堪称庞杂的信息,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找到了。

  一处。县城。

  城外,老弱妇孺,一镇村民尽皆坐地难起。

  走了整整七天,每日六十里,真的是极限了。若不是有救援队搀老扶幼,他们根本不可能过得来。何况,路上还遭遇马贼,更加有死无生。

  劫后余生的欣喜,几乎令人群狂乱,幸而耆老压制,才不至于有人乐极生悲。

  县尹领着人在城门口等待许久,见镇民到来,忙吩咐手下人尽快安置,与民休息,因走出的一镇人口较全,便做了集中安置,老大夫行医年久,却是县上所缺,安置进了暂时的医署,救援队接连数日未曾休顿,却人人不曾叫苦,反而直接奔往河堤处再做一夜查看,直到天亮时确认无问题,才靠着河堤堤暂时眯上了眼。

  二姑娘终究还是和几个共患难的小伙伴聚在了一起,他们和孩子一处,年纪稍长且多经磨难世故,很能令同龄人团结信服,照顾好自己,加上老二师从老大夫已学了不少小医术,照顾大家也是绰绰有余,连家长们都放心不少,安心开始安置,更往各处打探,看有无其他可安排的事,得了一些劳作机会,也算有了进项,加上官府定时救济,终于暂时安定下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