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美人番外> 番外:前世(二)(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番外:前世(二)(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晋江文学
  桓微出嫁的那日,天空晴影湛湛,一碧如洗,窗子外一行黄鹄两两成双地划破了如鉴的天空。替她绾发的李夫人笑着说,黄鹄成双,喜鹊欢鸣,这是夫妻恩爱、百年好合的好兆头。

  什么夫妻恩爱百年好合,那时的桓微其实并不懂,也无心奢求。她只知道她要嫁的那一位是父亲故友,是半年前将她从秦淮河中救起的青年人,是她父亲竭力要拉拢的对象。

  虽是桩门当户对的政治联姻,她想,她也当是不讨厌的。那个人,穆穆肃肃,君子之风。建康城里没有比他更适合的联姻对象,便也坦然接受了父亲的命令。

  她记得他将她救起时在她昏迷前道的那一句“在下谢氏七郎,敢问女郎芳名?以便日后登门提亲”,再后来,七夕游玩,她又在清溪神庙遇见他了。那时他们去求签,她问的是家宅,那如玉如珪的郎君却问的是婚姻。他把自己的签子误给了她,八尺高的男儿,羞窘地涨红了脸,虽身处夜色灯火之中她也可察觉得到他的窘迫。她惯常是不惜得拿人窘处取笑人的,便什么也没说,到底把那签纸攥在了手心,记在了心里。

  总而言之,对于这个夫君,她心底说不上多喜欢,也说不上多讨厌。她对婚姻大事毫无憧憬和向往,只盼着婚后能够相敬如宾,落得些清净即可。

  时下的婚礼总是漫长而繁琐的,自鸡鸣到夜半,终走完大半流程得以坐在婚房中等候郎君从前庭回来,完成最后的却扇、合卺礼。

  太阴星上,皓月半窗,她在红烛炫煌之中坐了许久,才听见房门轻轻的一声吱呀,一道秀树挺拔的影子随檐下红灯影一齐跃了进来。

  “抱歉,让女郎久等……”

  他身上有淡淡的酒意,声音也温醇清淡,并不惹人厌。桓微适时举起团扇掩住了面。旁边有桓氏跟来的婢子笑:“都成婚了,郎君还以女郎相称么?”

  那青年人便有些赧然,在她对面坐下伸手来取扇子:“女郎可有小字?”

  团扇之后,她一张微红的面仍是无波无澜,握着扇柄的手心却是悄悄起了一层薄汗。兀自矜持,擎紧团扇并不肯放:“三五明月,四五蟾兔——郎君还未做却扇诗。”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女郎的小字可是‘皎皎’?”

  团扇被取下,青年映着烛光的灼灼眉目就此映进了眼帘。眉眼含笑,顾盼烨然,是清风朗月透户的湛湛光华。彼此对视一眼,她脸上慢慢烫了起来,微微颔首,婉顺地低了头。

  对面,谢沂亦在看她。他原知新妇生得美,发如春云,眼同秋水,一张白皙柔美的脸宛如出水的芙蓉……可他还是第一次见人能把大喜的红色穿得如此清冷。仿佛一尊不为万物所动的玉偶人,眼中的红烛光是唯一的暖色。

  案头龙凤花烛荜拨轻响,无声无息之间,屋中伺候的侍女已经退了出去。他举过酒觞,往两瓣葫芦里斟了酒自顾找话:“……我的字是仪简,取庾信《周祀方泽歌》中‘威仪简简’之意,皎皎日后亦可以字唤我……”

  他在心间模拟过多少次,这一声“皎皎”唤得熟稔而自然,面不改心不跳,两个耳朵却早已红透了。然对面的新妇子却仍是没有什么表情,轻轻应了一声,举起了合卺的另一半与他行完了合卺礼。

  再无旁话。

  这一夜她都很安静,安静地不像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唯独在最后一道礼仪时,抑制不住地落了泪。

  十月后,她产下一子,取名为瑍。

  那时朝中两家正对立得厉害,谢沂出镇京口,军务繁忙,难以归家。而岳父携兵入朝,意图废帝,两家势同水火,人人皆言桓氏会诛除谢氏。谢宅之中,出自桓氏的妻子自也被视为桓氏派来的眼线,尽管他有心调停,到底不在建康、有心无力。他的信,她一次也没回。

  瑍儿便是在这种境况之中出生的,等他见到儿子的时候,已是半年后赴京参加岳父的葬礼。

  岳父死在他求得九赐的前夜。萧昱病重,同意将帝位禅让于他,却被叔父同王司徒劝阻、撕毁诏书。之后岳父也得了病,转求九赐,叔父便以锡文未成为由多次修改,拖延至他死去。

  回到京中,半年不见的妻子又瘦了些,尽管以礼制只服齐衰之服即可却着意着了斩衰,为父守丧。他先见了儿子,再怀着忐忑进屋瞧妻子。半年不见,她皓齿朱颜如旧,幽梅挹雪的一张脸儿苍白如纸,无一丝血色。他以为她会怨他,可她没有,她只是安安静静地跪在为父亲设立的灵堂前,脸上兰露未干,一言未发。他什么也没说,走过去静静抱住了她,陪了她一晚上。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