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78合成系文豪> 第294章 寻根派(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94章 寻根派(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去年《花环》所掀起的一场场阅读热潮,很多人至今历历在目。

  包括《花环》发表以后传出的几件轶事,印刷厂女工逼江弦改稿、茅台酒厂赴京改文、万寿寺首长对江弦拜服.这每一桩、每一件,都是《花环》这篇影响力的体现。

  所以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这个第一名都评的当之无愧。

  此外,江弦为路遥编发的《人生》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人生》创作途中,江弦和王卫国两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假话,已经传遍了文学界,很多作家们都清楚俩人之间的猫腻。

  王卫国从丁凌手中捧过奖项的同时,朝着江弦的方向转过去,真诚的朝着他鞠了一躬。

  江弦连忙也朝他躬了躬身。

  很多人看到这一幕,如梦初醒。

  原来评选的前两名都被他江弦一个人给包了圆儿!

  如往年一样,授奖仪式结束以后还有个座谈会。

  江弦作为今年的第一名,座位的位子都比前几年好了许多。

  见到冯沐坐在他不远处的位置,江弦赶紧起身和他打个招呼。

  冯沐一如既往的皱着眉头,看一眼江弦,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小江啊,你要走正道啊!”

  “.”

  江弦当然明白,冯沐说的是最近他提出的“寻根”。

  在冯沐这些前辈眼里,“寻根”,这说法怎么听都有点离经叛道的味道。

  “革命现实主义”才是他们不可动摇的法典。

  “冯老师,我不觉得一个‘寻根’,一个要向传统学习的口号,就不是走在正道上了。”

  江弦一脸真挚的说,“我给您举个例子,就说法治,我们常说中国以前没有法,但是实际上,秦始皇时期就开始立法,法家在先秦时期就是名头很大的一个学派。

  我翻过一些《宋律》和《明律》,像是耳熟能详的‘刑不上大夫’,经常被理解为大人物可以免罪,其实《宋律》不是这么解释的,它只是说给大夫治罪要符合礼仪,比如我不杀你,要求你自杀,赐你一条白绫,自己上吊吧,这就叫‘刑不上大夫’。

  我们现在的法律,不也同样有这样的司法特点,要给犯人死亡的体面。

  还有孔子说的‘父子相隐’,儿子或父亲互相作伪证,情有可原。

  我们的司法里,对直系亲属作伪证的,也量刑从轻,或予免刑,这是不是也有一点法学‘寻根’的意味?”

  冯沐静静的听江弦从法学“寻根”的角度做了这么一番辩解。

  他眉头皱的更深了几分。

  张开嘴,想说些什么,最后还是没说出来。

  江弦见状,微笑着找了个借口躲开了,省的和冯沐两个人互相尴尬,闹到两看相厌。

  他还是不想和冯沐把关系闹掰的。

  毕竟他也明白,冯沐对他怀有更多的是一种关心和保护。

  “江弦同志!”

  刚躲出来,江弦就被大侄女王安忆给喊住了。

  “江弦同志,我看了你那篇理论文章,写的真是精彩!”王安忆两眼冒光。

  前些天读过那篇理论文章以后,看到“寻根”的口号,王安忆顿时有种醍醐灌顶、文学视野顿时开阔的感觉。

  至于王安忆欣赏寻根文学,江弦没太意外。

  他也知道,王安忆本身就是热衷于积极接受新写作思路的作家,而且她也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

  俩人聊了几句,李陀和王濛也凑了上来,谈论的话题同样离不开“寻根”二字。

  “你这个概念了不起。”

  李陀竖起了大拇指。

  他接触西方文学比较多,各种文学流派可以说令他眼花缭乱。

  江弦提出的这个“寻根”口号,这个新颖的文学立场,让他豁然开朗。

  “吸收西方创作的营养的同时,立足于现实的、本土的、审美的表达!”

  这边的讨论不断有作家加入进来,韩少功、张承志、郑万隆、李杭育、李庆西

  不一会儿已经围成个大圈。

  李陀扫了一眼这些面孔,有些激动:

  “同志们,同志们,听我说一句。”

  “今天既然这么热闹,怎们又是英雄所见略同。”

  “不如就此成立一个‘寻根派’!”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